4月6日上午,“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学院质量手册编制培训会”在瑞安楼300会议室召开。会议旨在推动各学院自觉履行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同济大学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2.0》,并对学院质量手册的具体编制工作进行培训。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陆志波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培训会,学校30余个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撰写人、质管员等近百位相关负责同志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参会。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朱伟文主持会议。
会上,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吴志军教授首先介绍了我校“质保体系2.0”的工作背景、主要内容和体系特点。“质保体系2.0”立足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大学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持续改进为基础,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以教育、管理、文化和技术要素为抓手,努力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保证实现从教学过程向育人过程转变、质量管理向质量治理转变、制度约束向价值追求转变、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将质量要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推动我校人才培养保证工作逐步从质量控制走向质量文化。
朱伟文副主任对质量手册编制工作安排进行了具体介绍。质量手册是落实“质保体系2.0”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校迎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质量手册以保证人才培养各环节质量为主线,包含学校总册、各职能部门分册及各学院分册,旨在推动各学院自觉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流质量标准、制度文件和运行机制。各学院可根据学校要求和学院实际,组织编制本学院的质量手册,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为最终形成学校《质量手册》奠定基础。
陆志波教授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分享了学院对于质量手册编制工作的相关思考与具体安排。作为学院,编制时首先要认真思考如何抓牢“质量标准”、抓牢“执行单位”和“责任人”。“质量要求”是学校的最低要求,学院对于自身高于学校平均水平的人才培养环节可以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质量手册初稿的形成乃是基于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的细致梳理,其实质是推动学院内部各条线捋顺质量责任,更好地分工协作、明确职责,保证人才培养保证体系各环节得以落实、落细,力求做到科学、合理和规范。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会议要求各学院围绕质量标准纲要的关键要求进一步梳理教学管理制度文件,修订质量标准,建立健全自我评价机制、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和质量改进机制,把“质保体系2.0”落到实处,为全面提高学校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保驾护航,同时也为迎接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做好铺垫和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