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 戮力同心——张文彬
时间:2023-04-01


图片


导师简介


    张文彬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同济大学2021级本科生导师,同济大学2021级研究生班主任,指导本科生SITP项目、研究生“学思践悟”科研项目,承担本科生和研究生公共政治课、本科生专业课教学工作,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发表多篇教学科研论文,荣获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等奖项。




案例分享

     本来,繁花盛开的春天,师生应该相聚课堂,一起在知识的海洋中徜徉。然而,突如其来的疫情反复却打断了正常的生活节奏。很多同学和老师一样都在想:在这个非常时期,我们能做些什么?

     疫情暂时阻断了线下交流,张文彬老师就与所指导的同学们相约云端。张老师在线了解所指导的小伙伴目前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居家同学小区是否封控,在校的同学除了一日三餐外还有哪些实际需求,及时反馈同学们的实际困难,配合好学校的精准防控。为了减少同学们的迷惑和焦虑,张老师特别向同学们嘱咐与强调获取可靠信源的消息和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振同学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力量

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疫情期间虽然所有课程都转到了云课堂,但同学们依旧保持着高度的自律主动的探究精神。过去同学一但有问题,可以直接到学院找张老师。现在不能时时见面,张老师就在微信里释疑解惑,与同学们探讨原著中马克思、列宁的观点在当代应该如何理解;定期向同学们推荐专业书目;与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同学们的课堂表现;帮助大家及时调整学习状态,实现学业成绩的稳步提升。


图片

图 张文彬老师指导学生


     除了学习之外,张老师认为参加各类课外活动可以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质。张老师所指导的五位本科大一新生里有三位同学参加了SITP项目。张老师就邀请了优秀的研究生在线为同学们介绍做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好经验,鼓励同学们围绕各自的创新项目主题,探讨如何推进,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克服等。经过线下(疫情前)和线上(疫情后)的多次交流,帮助同学们扎实开启科研与课外实践双结合的大学之路。

       大一的第二学期,同学们已经褪去了从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的青涩,找到了发挥自身能力的舞台。虽然因为疫情,同学们未能像平时那样活跃在教室、图书馆、体育场,但读书分享、课堂学习、课后打卡一样都没有落下;虽然不能像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们那样冲锋陷阵,但是同学们乐观坚持、守望相助、攻克难关的精神让老师看到未来祖国的希望。


导师心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疫情可能打乱了同学们的一些计划和憧憬,但这也是磨炼大家意志和勇气的重要时刻,让我们尽快找准自己的目标,用更专注的学习去成长、去突破,期待疫情阻击胜利后的再次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