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江涛,同济大学物理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和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是开发有特色的科研技术,开展低维量子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及光电器件的性能表征和机制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包括共同第一作者)主要发表了2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1篇Nature Photonics, 1篇Advanced Materials 和3篇Nano Letters, 成果入选2018年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基础研究类)。目前指导本科生两项国创、一项上创以及多项校级SITP项目。
案例分享
防疫全方位,沟通全覆盖
自三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上海爆发以来,同济大学积极配合上海市的防疫政策,为了减少疫情的传播和扩散,迅速采取了全校封闭管理的策略,同学们积极配合在宿舍进行自我健康管理。在这个特殊时期,鼓励学生保持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学习的态度尤其重要。江涛老师作为大一到大四学生的导师,始终牢记教师立德树人的职责,时刻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态的调整,从生活、科研、人生规划、学术讲座等多方面出发,针对所指导的本科生,多次开展线上“一对一”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疫情封闭管理期间保持乐观心态,传播正能量,并且指导学生科研思路的培养和科学知识的学习。
疫情严防控,毕设有对策
疫情影响下,大四学生的毕设课题无法顺利开展实验,江老师积极改变策略,将部分学生的课题改为侧重理论的研究,并且在学校封闭管理期间通过腾讯会议和微信沟通等多种渠道,不知疲倦又细致入微地对毕设的8名同学的研究进展进行线上指导,让在疫情影响下被打乱计划的学生迅速掌握了学习的节奏。
毕设学生有的在同济,有的在家中,也有在南大做毕设,学生分布在各处,江老师最关心的还是学生们的身心健康,他不止一次的对学生们说,有什么生活上的困难,一定要及时跟他交流。当学生们反映生活问题时,江老师积极向学校相关负责人反馈,对于一些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江老师也积极出谋划策,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配合学校的疫情防控工作。江老师深知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克服疫情影响的良方,他对学生说要把这次疫情当做一次锻炼,是精神的磨刀石,是学习的静心室,要保持乐观的情绪,斗志昂扬的面对人生的每一次苦难和成长。
图1 江涛老师指导学生
封控有距离,指导无远近
低年级的学生进入大学时间尚短,作为导师,江老师以亲人般的情怀始终关注着学生们的健康状况和情绪心态。大二学生吴晨鹏说道:“疫情开始时,大家都处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是江老师亲切的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温暖,迅速平复了心情”。对于学校封闭管理初期,学生们存在物资紧缺的情况,江老师也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特殊时期学校目前的困难,江老师多次提到,进入同济大学就成为了“同济人”,要深刻体悟并践行“同舟共济”的同济校训。
同时,江老师鼓励同学们疫情期间大量阅读文献,提出对科学问题的见解,在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时刻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大三学生赵申奥、张晗和范泽郢说道:“在江老师的引导下,我们认识到现在正是安心学习,提高自己的好时机,我们要放平心态,遵守学校防疫要求”。
图2 江涛老师指导低年级学生探索物理知识
疫情期间正值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立项阶段,江老师对创新课题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耐心、细致的线上指导。最终,江老师指导的多组项目成功获得立项,其中大二学生的课题入选国创项目。
疫情防控是当前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科研锻炼是未来学生学习工作的奠基条件,作为教学与科研双重担当的江涛教授,在关怀学生们身心健康的同时,没有丝毫放松对同学们科研能力的训练,让同学们在疫情的肆虐中磨砺精神,在科研的道路上增长知识。
导师感悟✦
当前,对于全校师生来说,都是一次深刻领悟同济百年历史和精神的契机。学校万众一心,全力抗击疫情。作为导师,关心和培养好学生是不变的宗旨,也是特殊时期的重中之重。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诸多不便,但我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乐趣,也非常欣慰能看到学生对我的上述评价,这也是我之后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