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王琼,女,任教于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汉语与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主持上海市哲社项目,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出版研究专著、编选书籍教材多部,发表论文数篇。担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同时担任本科生及研究生导师、本科生班主任。
案例分享
自3月9日学校进入动态封闭管理以来,同济大学全校师生进入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阶段。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在孙宜学院长带领下,也进入了疫情防控的战时状态。
王琼老师作为学生导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用心用情用力关爱自己所带的2021级的每一位学生及自己所指导的本科生、研究生,通过远程分享、线上把脉、心理疏导和及时干预,引领示范学生保持平和心态、加强自我防护、积极参与线上学习、合理规划学业,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导师的关爱无处不在,做学生的引路人、贴心人、暖心人,确保学生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
远程分享,线上把脉
定期开展线上讨论与交流,及时把握学生学习生活情况、思想动态和情绪变化。一是导师课前分享。每天上课前,会和学生分享上海或者同济大学的抗疫小故事,通过感人的故事,以小见大,努力让学生从各个层面了解抗疫政策。二是学生网上分享。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抗疫生活,2021级已经有马丽卡、安慧斌、陈浩民、张家天四位同学在学院网站上发表了自己的居家抗疫日常。三是定期询问督促。对指导的本科生会每周询问他们的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备,及时干预。目前2021级留学生整体学习状态良好,上课参与度高,积极性强。王琼老师所指导的毕业班的留学生毕业论文也在不断督促下有了新的进展。
图1 王琼老师指导学生
心理疏导,自我提高
针对疫情期间封校带来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定期开展心理知识的学习与讨论。一是汇总整理专业文章。目前已经分享过新华医院公号的《每个人都在跟焦虑作战!一个减法和两个音频,试了也许会让你好一点······》、同济大学心理中心公号的《封控期落空的期待,我该拿你怎么办?》、上海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公号的《云中谁寄锦书来:拥抱附近 拥抱当下》等文章,努力改变学生的一些过于消极的思维认知。二是带动学生自我提高。和学生一起学习并总结一些不确定性情景下情绪疏导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努力排解学生的心理压力,鼓励学生化压力为自我提升的体验,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动力。
一人一策,排忧解难
从端正思想认识、开展谈心谈话、及时干预引导等方面入手,对每个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的指导,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一是化解抱怨情绪。有学生被封控在校内,抱怨饭菜不能自己选择。王琼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青春同济公号上的抗疫故事《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一餐盒饭的故事(彰武篇)》,及时让学生了解送到她手中的盒饭是多少人在背后的接力付出,学生很快就没有了抱怨情绪;二是缓解等待焦虑。有学生等待核酸结果的时候特别焦虑,结果出得比别人晚一会儿就会特别担心。在担心的时候都会和王琼老师联系,王琼老师无论多晚都会第一时间响应,认真倾听,并陪伴学生一起等待结果,直到学生迎来放松时刻。三是安抚暴躁情绪。有一个学生不太配合学校的防疫工作,也拒绝和学工办的老师交流沟通。但他在王琼老师的课上还是非常配合的。在王琼老师的课结束以后,王琼老师把他留在会议室,请学工办的老师进来,一起配合,安抚这位逃避沟通并有暴躁情绪的学生,目前他的状态也逐渐好转起来。
图2 王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学习抗疫故事
结语 ✦
在疫情防控大仗大考面前,王琼老师用真心和细心筑起疫情防线,用坚守和温暖彰显责任担当,和学生们齐心合力,见屏如“面” ,会心在“远”,线上线下,共克时艰,激励学生们树立抗“疫”必胜信心,坚定人生美好愿景,带领学生共同走向更加从容、平和、健康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