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简介
黄世泽,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同济大学优秀党员、同济大学名课优师、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教学中心副主任。获得卓越大学联盟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等奖项。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信息可信感知。出版专著4本,授权发明专利26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20余篇。
案例分享
疫情期间,黄世泽老师按挂职单位上海市虹口区组织部和学校组织部的要求,从3月30日起至今主动下沉到广中路街道株洲居委会珊瑚小区,主动承担核酸扫码、“阳性”楼封控等高危支援工作,创新思路为居民配药200余次,得到了居委会和居民的高度肯定。
黄老师白天在居委会高强度上班,晚上时间全部用在人才培养。主动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高频次邀请本科生参与到研究生的技术交流讨论中。
在与本科生交流过程中,了解到作为班长的李星颖每天需要收取全体同学的核酸采样证明与检测报告占用了大量的时间。由于核酸检测较密集,有的同学将本该上传的核酸检测报告上传成了核酸采样证明,有的同学看错了采样时间。为了确保图片的正确性,每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核查。由于研究领域涉及到计算机视觉,黄老师想组织学生来开发一个软件,一方面能将学生从手头繁杂工作解脱出来;更是在疫情期间让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疫做贡献。
图1 黄世泽老师指导照片
黄老师于4月8日20:00紧急组建了项目团队并召开第一次会议。团队包括作为专业导师指导的本科生,同时也纳入部分研究生。会议从程序的需求、开发、封装到测试进行逐一讨论,并确定分工;初步明确了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技术路线,同时对应用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4月9日16:00完成核心代码开发,20:00完成系统的封装上线,不到24小时成功开发核酸结果自动识别系统。
系统需在Python环境下进行简单配置,即可在本机上复现运行。第一版已在本学院多个班级进行试运行,大幅降低了学生的工作量。4月12日学院公众号对该系统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反响,累计阅读量2075。
根据使用的反馈,及核酸检测结果的变化,团队已经完成了系统的升级。提升了使用体验、改进了界面设计、提升运行速度与兼容性、降低操作难度。
图2 黄世泽老师指导照片
疫情期间,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抗疫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不仅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训练,更是引导在未来的科研和职业生涯中继承同济人的优良传统,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