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无远近 互助促成长——钟晓华
时间:2022-08-22

导师简介

钟晓华,复旦大学法学博士(社会学专业,硕博连读,2013年),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2008年)、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访问学者(2018-2019年)。   

现任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副系主任。第一课堂以外,她认真对待本/硕班主任、新生导师、驻楼导师、社会实践指导老师、专业实习带教及论文指导等工作,共指导学生双创及暑期实践课题20余项,获得了1项全国挑战杯金奖、1项全国挑战杯铜奖、多项校级互联网+大赛和知行杯比赛金奖。其领衔的城乡社区治理实践教学团队,通过专业实习、课程实践及双创教育等方式,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探索实践教学的体系及方法创新,旨在让学生投身城乡社区调查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全球视野及本土知识,获得了2019年度同济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典型案例

三月以来,本校及上海本地疫情形势严峻,为了应对校内及社区防疫举措可能对课堂教学和本科生指导产生的影响,钟老师合理安排时间,保证第一课堂秩序的同时,分类分层与各类学生进行交流。一方面指导学业及社会实践项目,另一方面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及身心健康。

钟老师本学期面向新生院开设了《社会心理学》课程,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点,她引导学生对相关事件进行有序讨论和理性思考,进而疏导闭环管理期间同学们的负面情绪,鼓励大家理性应对、相互支持。

1:学生在用社会心理学知识进行疫情现象分析

 

钟老师同时担任了新生导师,大二至大四的本科生导师工作。学校自39日进入闭环管理以来,虽然她未能进校,但一直与所指导的本科生保持紧密联系。分别组织了2次线上新生见面会,及时关心在校和在家的同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课程修读及专业选择提出建议;同时鼓励大家利用课余时间读书,组织小组读书会。针对高年级的本专业学生,除了关心其身心健康,钟老师非常重视学业指导,重点进行了大四同学的毕业论文指导,保证每人每周一次的交流频率;组织大二、大三的同学进行专项课题的研究,指导其撰写小论文,保证每两周一次的组会交流。

2:新生见面会

3:高年级学生项目组会

 

在闭环期间,正逢SITP的结项和开题,钟老师专门召开了SITP项目讨论会,在分别指导开题和结题报告写作和修改的同时,模拟项目答辩,请组内同学互相提意见,提高学生共同学习能力。结果,所指导的项目均能顺利开题和结项,并有一项寒假实践项目被推荐为备选的校团委优秀展示项目。

4SITP项目指导组会

导师感悟:

在非常时期与学生交流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导师不只是知识传播者和经验分享者,也在与学生的互动中获得了更多诸多启发,愈是受限于物理距离,愈是依赖于群体互动,合理的组织和引导就能让学生在交流中自己成长。